《中国西部科技》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银川·中关村:书写中国西部创业传奇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2
 
银川与中关村在这个时代共同谱写的精彩篇章,共同见证宁夏转型升级的铿锵步伐,书写中国西部的创业传奇。 “就历史来说,中关村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缩影。”中关村人冲破体制和历史的网罗,在高科技领域奋勇图强,谱写了时代的篇章。从籍籍无名的小村庄到跻身“世界三大科技创新中心”之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范本,中关村被记载于历史进程之中;它又是一面旗帜,成为引领中国科技发展的创新力量。 一个伟大的创新时代已经到来,人们期望中关村能够成为榜样。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宁夏的首府,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银川,正因为中关村科技创新“绿色动力”的注入,焕发出勃勃生机。2017年12月20日,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正式揭牌运营,这标志着随着中关村品牌以及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植入,宁夏创新发展驶上“快车道”。 作为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的运营单位,中关村信息谷公司总经理石七林“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揭幕仪式上,他表示,中关村信息谷团队将立足银川这块创新事业的福地,借助中关村丰富的创新资源、遍布全球的网络体系,汇聚人才、技术、金融资本,厚植创新土壤,快速引进科技企业为主的创新主体,与宁夏本地企业高效融合协同发展,打造类中关村的银川特色创新生态系统,一座环境清新优美、产业高度聚集、创新氛围活跃、宜业宜居的西北产业新城将会拔地而起,为新时代新银川的腾飞做出贡献。 两年的时间转瞬即逝,银川·中关村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聚集高质量创新主体225家,储备近百家意向入驻科技企业,与银川市委人才工作局联合打造的“创意创新在银川”凤凰汇·周二路演吧系列活动已举办148场,着力构建的“一中心、八平台”综合创新服务体系日趋完备,与银川市科技局筹划的6个银川离岸孵化器将搭建“就近就地孵化、项目银川转化”的“空中走廊”……创新企业不断在此处聚集,创业服务扎实落地,一大批创业者落地扎根银川,创新创业活动风生水起。 北京中关村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长山表示,银川·中关村两年来发展势头良好,为下一步创新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关村发展集团将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及中关村管委会各级领导的指导下,以轻资产、强服务、活机制为宗旨,从战略上谋划好、在布局上落实好,服务银川做好创新协同发展,致力于将银川打造成为西北地区协同创新示范区。 以下讲述的就是银川·中关村的创新创业故事。它很年轻,仅仅诞生两年时间,但是却充满无限的活力和巨大的创造力。银川·中关村因为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成为区域合作的典范,书写新时代中国西部创业传奇——这也正是此时中关村向全国辐射发展的另一个缩影。 银川速度,打造“西部中关村” 2017年9月30日,银川市人民政府与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签订战略协议,中关村创新生态体系正式落地银川。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便正式揭牌投入运营,这充分体现了银川与中关村创新合作的务实高效,更充分展现了银川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与魅力。 银川牵手北京中关村,这不仅是银川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践行“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城市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宁夏和北京两地“高位对接”的重要成果。通过协同汇聚出强大发展势能,推动区域间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促进两地优化功能布局,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创新、支持创业、崇尚创造,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与产业协作的“新格局”。 银川市与中关村签约,共建银川·中关村 中关村发展集团总经理宣鸿表示,长期以来,资源的不均衡,一直是区域发展的瓶颈。打破区域边界,形成跨区域协同合作,已经成为创新主体整合创新资源基本路径。中关村发展集团将发挥集团在产业组织、科技金融、园区运营等方面的优势,支持银川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努力在企业孵化、成果转化、产业转移上助力银川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银川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跨区域协同创新示范基地。 中国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中央第五巡回督导组组长黄跃金调研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咸辉,自治区政协主席崔波等自治区主要领导及各厅局、银川市都非常重视和支持银川·中关村的工作,多次调研并现场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这句话在创新中心的筹备过程中有着良好体现。短短两个月时间,创新中心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实施、高效率推进的做法,以银川市西夏区政府服务为主的工作体系搭建完成;成立独具一格的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建设服务办公室;以聚集智慧信息、生命健康产业新材料环保新能源为主的产业发展规划基本编制完成,组织700余人不分昼夜奋战,10万平米的载体公共空间装修完毕投入使用;经过沟通洽谈,精挑细选的首批24家行业内领先的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签约落地,首批有创新创业成功经验的16位一流双创导师受聘,“雨林空间”国际孵化器迎来了首批来自硅谷的高品质路演项目;通过半个月的运作,400位嘉宾从四面八方汇聚银川参加五场活动,严谨务实地谋划银川的未来发展。 随着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的揭牌和企业签约入驻,开启了两地合作的新篇章。创新中心也站在新的起点上,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银川经济转型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唐登杰一行视察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咸辉,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银川市委书记姜志刚等领导陪同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银川市委书记姜志刚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北京中关村及发展集团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帮助下,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落户银川,共同拉开了京银携手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帷幕。两年来,双方在区域合作上紧密协作,在创新发展上携手共进,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创新中心全面提质增效,产业基地蓬勃发展,为推动银川乃至宁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城市科技含量品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激发了新活力,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建设的总体构想是由“一中心”和“一基地”组成。“一中心”即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选定宁夏创业谷10万平方米合作载体进行建设;“一基地”选址在西夏区,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计划通过1年时间,在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引进并聚集50家企业,创新服务体制机制初步形成;通过3年时间引进150家企业,初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通过5年时间,引进300家企业,产值突破100亿元,打造成为北京——银川协同创新示范区;到2020年,整个园区—中心—基地产值力争达千亿,把银川·中关村双创园打造成为银川科技新城。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席崔波视察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 超出预期,银川·中关村跑出了加速度。只用一年时间,中关村在银川的品牌影响力已经打响,中关村模式的创新创业氛围基本形成。依托西夏区17所大中专院校、20多所科研院所、7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等创新资源,宁夏技术交易市场、银川人才发展研究服务中心、银川产业技术研究院、政务服务平台、雨林空间科技创新孵化平台等八大创新服务平台投入运营;2019年,银川·中关村继续深耕厚植。坚持以数字驱动为主线,重点围绕“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互联网+人力资源积极招引“互联网+”优质企业落户园区。 创新创业活动风生水起。“凤凰汇·路演吧”系列路演活动已经举办148场,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搭建融资平台,合作金融机构近百家,服务创业团队700余家、9000余人,帮助科技企业融资超20亿元。创新中心与银川市科技局合作,先后在国内设立深圳、西安、杭州、上海、成都、哈尔滨等6个离岸孵化器,构建“就近就地孵化、成果银川转化”的“空中走廊”。 双创机制进一步健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好”,办理企业各类登记注册230余件;银川人才创新发展服务中心的人才研究测评、人才培养开发、人才服务展示等五大功能健全完善,建立300人师资库,服务求职者13万多人次;宁夏技术市场咨询服务、技术转移服务等功能区服务企业1200多家。浦发银行、华夏银行设立创业工作台,针对创新创业设计专业化金融产品,开展定向金融服务,支持银行金融机构设立创客中心深度参与双创发展,构建“孵化+投融资”的新型服务模式。 银川中关村信息谷公司执行董事姚建林说:“银川·中关村的发展愿景,就是推动与产业、市场、资本高效对接,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紧密融合,在宁夏构建起有利于各类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类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打造立足银川、辐射宁夏、引领西部创新发展的科技新城。” 中关村播种下的科技创新种子,在银川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产业集聚,从“互联网+1”到“互联网+N” 2018年6月4日,李克强总理考察宁夏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状况。他指出,“互联网+医疗健康”不仅方便了患者,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公平,使优质医疗资源普惠了更多群众。希望宁夏在创建“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上走在前列,惠及各族群众及周边地区,国家会积极支持。 2018年8月,宁夏正式获批成为我国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蕴含着诸多优势的“互联网+医疗”产业无疑将成为潜力无限的新兴产业。 银川中关村信息谷公司总经理杜翔普说:“成立伊始,银川·中关村就以智慧信息、生命健康、新材料、环保新能源布局产业定位,总理到银川视察讲话更是坚定了我们做好‘互联网+医疗健康’的信心。”正是瞅准这一点,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2018年7月规划了“互联网+N”的产业布局,并在其B座3层打造“互联网+医疗”产业集聚区。 同时,宁夏还是全国首家“互联网+教育”示范区,银川·中关村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产业,科大讯飞、北京超星集团、上海镜凯教育等一批优质“互联网+教育”企业已经入驻创新中心。 银川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玉经认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银川市具有强烈的创新发展愿望和后发意识,中关村作为中国自主创新发展的旗帜和标杆,拥有一流的专业团队和强大的研发能力,科技创新和成果的转化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国际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双方学术合作共建新型产业聚集发展平台,必将汇聚新的发展势能,释放出新的发展动力。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银川市委书记姜志刚调研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 2017年12月20日,首批24家意向入驻企业签约 成绩喜人。如今银川·中关村已聚集科技创新企业225家,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93家、“互联网+医疗”企业42家、“互联网+教育”企业12家、“互联网+人力资源”企业18家、大健康生物医药企业13家、节能环保及新材料企业22家、科技服务及科技金融企业19家、文旅+电竞企业6家,“互联网+N”产业生态已初具成效,国家互联网医疗示范区产业集聚区已基本建成,“互联网+教育、互联网+人力资源”产业已初步形成,同时还储备了近百家意向入驻科技企业,一个类中关村的银川创新生态样板基础骨架完成,发展态势良好。 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建设服务办公室主任马黎刚表示,银川·中关村特色产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园区配套服务日渐完善,创新合作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助力双创体制机制日益健全。 1.银川中关村信息谷公司总经理杜翔普与新东方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对接交流 2.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两周年恳谈会签约仪式 3.“互联网+志愿服务”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大赛 银川·中关村打造功能完备的“一中心、八平台”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即政务一站式服务平台、人才发展服务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平台、法财税综合服务平台、项目申报服务平台、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如今已发挥出了作用。仅以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为例,该平台引入蚂蚁金服、华夏银行、北京高孚投资等一批金融服务机构,截至2019年6月,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依托该平台为科技企业融资近20亿元。 不仅如此,银川·中关村还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和装备制造业等科创资源集中的独特优势,充分搅动人才、资金、科技等科技创新的资源要素,着力激发创新创业的活力,助力双创的体制机制逐步健全。 借助中关村“创新中国行”系列活动,银川·中关村先后带领150余家入驻科技企业前往北京、上海、深圳、江苏、安徽、吉林、四川、重庆等地的区域创新中心,对接各地政府及相关企业交流,打通企业创新发展的合作渠道。 硕果累累。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银川人才创新发展服务中心搭建了“五位一体”人才服务平台,为全市和各个园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在产业技术服务方面,葡萄酒产业研究院开展“校—企—地”精准对接,葡萄与葡萄酒分析测试中心、研究院种苗栽培试验示范基地等为15家酒庄提供了技术支撑;在技术研究应用方面,清华大学、自治区水利厅和银川市政府合作成立宁夏水网数字水产业研究院,共同打造“研究院+试验区+产业园”产学研模式,着力研究制定数字治水的国家标准;在与高校创新互动方面,北大医学部、宁夏大学与自治区卫健委、科技厅合作建设的宁夏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中科院建设的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标准化研究院落户创新中心,构建了“互联网+医疗”大数据产业链生态环境。 经过实践与探索,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银川·中关村谱写一首高歌猛进的创业史诗,书写高科技产业创新发展的辉煌篇章。 布局未来,跨越式发展永无止境 西夏区委书记刘虹表示,建设银川中关村双创园、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是银川市赋予西夏区光荣使命和重大发展机遇,西夏区将依托作为银川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主战场的优势,大力发展互联网数字经济,坚持园区建设整体性、协调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创业生态环境,更要注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把双创园建设作为今后西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号工程”。 “一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发展”是银川·中关村的目标任务。按照这个目标,银川·中关村着力打造“产业高端、创新活跃、和谐宜居”的银川科技新城。 “一中心”,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设置协同创新展示中心、人才公寓、孵化空间、办公区等功能区,以培育创新企业为主,复制中关村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创新生态系统。 4.“创意创新在银川”优秀路演入驻企业颁奖仪式 5.银川市第八届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 “一基地”,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产业基地,占地约5.4万亩,分三期实施,重点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智能制造研发、智慧信息、环保新能源等四大产业、依托中关村优势资源,集聚国内外创新要素,发挥辐射、示范、引领作用,已经落户的项目有中关村集成电路研发中心、中国建材集团数据中心、北京物美集团数据存储和新零售体验中心等。 “一新城”,银川科技新城,围绕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服务创新主体,搭建科技、金融、技术、人才等服务平台,着力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结合银川市“绿色、高端、和谐、宜居”的发展理念,打造引领西部创新发展的银川科技新城。 放眼未来,杜翔普认为,银川·中关村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党建”阵地的教育示范作用,以创新中心联合党委为核心,开启“党建+志愿服务”的模式,形成完整的“互联网+党建”生态链,这是银川·中关村未来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保障。 2018年5月25日,银川中关村信息谷公司党支部成立。支部成立以来,以党建工作为核心,围绕公司稳定和提高经营能力为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党支部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建活动,服务科技企业发展。2019年10月28日,银川·中关村在西夏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指导下成立创新中心联合党委,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核心,融合创新中心党建资源,构建“共筑、共建、共享”的联合党委党建工作机制,真正实现了将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重心从“建起来”向“动起来”“亮起来”的转变。 姜志刚说:“两年来,在北京中关村的帮助支持下,创新中心各类创新要素聚集、创新活力迸发、创新氛围浓厚,示范带动效应凸显,已经形成了规模、创出了品牌。科技创新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科技创新的效应也是裂变式增长的。当前,创新中心既要持续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也要在成果转化上出效益,更要发挥好要素的聚集效应,加快培育适宜创新企业成长的土壤,吸引更多创新要素聚集银川,形成富有吸引力的创新生态系统。” 展望未来,在对银川中关村实现创新发展与高质量发展方向上,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银川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二是深化应用场景创新,以需求带动创新资源;三是发挥好区域优势,把握好“一带一路”发展新机遇,面向西部对外开放窗口,发挥更好的协作能力。 未来的中关村,输送至京外的将是核心技术、管理经验、商业模式,是可以在全国开花结果的“中关村模式”和“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关村生生不息的精神,孕育创新的土壤更加肥沃,这是中关村的“生命”,更是动力之源。 这是银川·中关村的故事。如同宏大诗篇的序曲,更多创新创业的剧目将在这个广阔的舞台和主旋律中上演。银川与中关村在这个时代共同谱写的精彩篇章,共同见证宁夏转型升级的铿锵步伐,书写中国西部的创业传奇。 银川与中关村在这个时代共同谱写的精彩篇章,共同见证宁夏转型升级的铿锵步伐,书写中国西部的创业传奇。“就历史来说,中关村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缩影。”中关村人冲破体制和历史的网罗,在高科技领域奋勇图强,谱写了时代的篇章。从籍籍无名的小村庄到跻身“世界三大科技创新中心”之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范本,中关村被记载于历史进程之中;它又是一面旗帜,成为引领中国科技发展的创新力量。一个伟大的创新时代已经到来,人们期望中关村能够成为榜样。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宁夏的首府,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银川,正因为中关村科技创新“绿色动力”的注入,焕发出勃勃生机。2017年12月20日,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正式揭牌运营,这标志着随着中关村品牌以及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植入,宁夏创新发展驶上“快车道”。作为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的运营单位,中关村信息谷公司总经理石七林“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揭幕仪式上,他表示,中关村信息谷团队将立足银川这块创新事业的福地,借助中关村丰富的创新资源、遍布全球的网络体系,汇聚人才、技术、金融资本,厚植创新土壤,快速引进科技企业为主的创新主体,与宁夏本地企业高效融合协同发展,打造类中关村的银川特色创新生态系统,一座环境清新优美、产业高度聚集、创新氛围活跃、宜业宜居的西北产业新城将会拔地而起,为新时代新银川的腾飞做出贡献。两年的时间转瞬即逝,银川·中关村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聚集高质量创新主体225家,储备近百家意向入驻科技企业,与银川市委人才工作局联合打造的“创意创新在银川”凤凰汇·周二路演吧系列活动已举办148场,着力构建的“一中心、八平台”综合创新服务体系日趋完备,与银川市科技局筹划的6个银川离岸孵化器将搭建“就近就地孵化、项目银川转化”的“空中走廊”……创新企业不断在此处聚集,创业服务扎实落地,一大批创业者落地扎根银川,创新创业活动风生水起。北京中关村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长山表示,银川·中关村两年来发展势头良好,为下一步创新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关村发展集团将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及中关村管委会各级领导的指导下,以轻资产、强服务、活机制为宗旨,从战略上谋划好、在布局上落实好,服务银川做好创新协同发展,致力于将银川打造成为西北地区协同创新示范区。以下讲述的就是银川·中关村的创新创业故事。它很年轻,仅仅诞生两年时间,但是却充满无限的活力和巨大的创造力。银川·中关村因为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成为区域合作的典范,书写新时代中国西部创业传奇——这也正是此时中关村向全国辐射发展的另一个缩影。银川速度,打造“西部中关村”2017年9月30日,银川市人民政府与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签订战略协议,中关村创新生态体系正式落地银川。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便正式揭牌投入运营,这充分体现了银川与中关村创新合作的务实高效,更充分展现了银川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与魅力。银川牵手北京中关村,这不仅是银川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践行“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城市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宁夏和北京两地“高位对接”的重要成果。通过协同汇聚出强大发展势能,推动区域间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促进两地优化功能布局,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创新、支持创业、崇尚创造,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与产业协作的“新格局”。银川市与中关村签约,共建银川·中关村中关村发展集团总经理宣鸿表示,长期以来,资源的不均衡,一直是区域发展的瓶颈。打破区域边界,形成跨区域协同合作,已经成为创新主体整合创新资源基本路径。中关村发展集团将发挥集团在产业组织、科技金融、园区运营等方面的优势,支持银川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努力在企业孵化、成果转化、产业转移上助力银川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银川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跨区域协同创新示范基地。中国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中央第五巡回督导组组长黄跃金调研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咸辉,自治区政协主席崔波等自治区主要领导及各厅局、银川市都非常重视和支持银川·中关村的工作,多次调研并现场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这句话在创新中心的筹备过程中有着良好体现。短短两个月时间,创新中心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实施、高效率推进的做法,以银川市西夏区政府服务为主的工作体系搭建完成;成立独具一格的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建设服务办公室;以聚集智慧信息、生命健康产业新材料环保新能源为主的产业发展规划基本编制完成,组织700余人不分昼夜奋战,10万平米的载体公共空间装修完毕投入使用;经过沟通洽谈,精挑细选的首批24家行业内领先的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签约落地,首批有创新创业成功经验的16位一流双创导师受聘,“雨林空间”国际孵化器迎来了首批来自硅谷的高品质路演项目;通过半个月的运作,400位嘉宾从四面八方汇聚银川参加五场活动,严谨务实地谋划银川的未来发展。随着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的揭牌和企业签约入驻,开启了两地合作的新篇章。创新中心也站在新的起点上,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银川经济转型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唐登杰一行视察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咸辉,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银川市委书记姜志刚等领导陪同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银川市委书记姜志刚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北京中关村及发展集团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帮助下,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落户银川,共同拉开了京银携手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帷幕。两年来,双方在区域合作上紧密协作,在创新发展上携手共进,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创新中心全面提质增效,产业基地蓬勃发展,为推动银川乃至宁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城市科技含量品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激发了新活力,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建设的总体构想是由“一中心”和“一基地”组成。“一中心”即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选定宁夏创业谷10万平方米合作载体进行建设;“一基地”选址在西夏区,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计划通过1年时间,在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引进并聚集50家企业,创新服务体制机制初步形成;通过3年时间引进150家企业,初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通过5年时间,引进300家企业,产值突破100亿元,打造成为北京——银川协同创新示范区;到2020年,整个园区—中心—基地产值力争达千亿,把银川·中关村双创园打造成为银川科技新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席崔波视察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超出预期,银川·中关村跑出了加速度。只用一年时间,中关村在银川的品牌影响力已经打响,中关村模式的创新创业氛围基本形成。依托西夏区17所大中专院校、20多所科研院所、7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等创新资源,宁夏技术交易市场、银川人才发展研究服务中心、银川产业技术研究院、政务服务平台、雨林空间科技创新孵化平台等八大创新服务平台投入运营;2019年,银川·中关村继续深耕厚植。坚持以数字驱动为主线,重点围绕“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互联网+人力资源积极招引“互联网+”优质企业落户园区。创新创业活动风生水起。“凤凰汇·路演吧”系列路演活动已经举办148场,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搭建融资平台,合作金融机构近百家,服务创业团队700余家、9000余人,帮助科技企业融资超20亿元。创新中心与银川市科技局合作,先后在国内设立深圳、西安、杭州、上海、成都、哈尔滨等6个离岸孵化器,构建“就近就地孵化、成果银川转化”的“空中走廊”。双创机制进一步健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好”,办理企业各类登记注册230余件;银川人才创新发展服务中心的人才研究测评、人才培养开发、人才服务展示等五大功能健全完善,建立300人师资库,服务求职者13万多人次;宁夏技术市场咨询服务、技术转移服务等功能区服务企业1200多家。浦发银行、华夏银行设立创业工作台,针对创新创业设计专业化金融产品,开展定向金融服务,支持银行金融机构设立创客中心深度参与双创发展,构建“孵化+投融资”的新型服务模式。银川中关村信息谷公司执行董事姚建林说:“银川·中关村的发展愿景,就是推动与产业、市场、资本高效对接,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紧密融合,在宁夏构建起有利于各类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类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打造立足银川、辐射宁夏、引领西部创新发展的科技新城。”中关村播种下的科技创新种子,在银川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开花结果。产业集聚,从“互联网+1”到“互联网+N”2018年6月4日,李克强总理考察宁夏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状况。他指出,“互联网+医疗健康”不仅方便了患者,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公平,使优质医疗资源普惠了更多群众。希望宁夏在创建“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上走在前列,惠及各族群众及周边地区,国家会积极支持。2018年8月,宁夏正式获批成为我国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蕴含着诸多优势的“互联网+医疗”产业无疑将成为潜力无限的新兴产业。银川中关村信息谷公司总经理杜翔普说:“成立伊始,银川·中关村就以智慧信息、生命健康、新材料、环保新能源布局产业定位,总理到银川视察讲话更是坚定了我们做好‘互联网+医疗健康’的信心。”正是瞅准这一点,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2018年7月规划了“互联网+N”的产业布局,并在其B座3层打造“互联网+医疗”产业集聚区。同时,宁夏还是全国首家“互联网+教育”示范区,银川·中关村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产业,科大讯飞、北京超星集团、上海镜凯教育等一批优质“互联网+教育”企业已经入驻创新中心。银川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玉经认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银川市具有强烈的创新发展愿望和后发意识,中关村作为中国自主创新发展的旗帜和标杆,拥有一流的专业团队和强大的研发能力,科技创新和成果的转化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国际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双方学术合作共建新型产业聚集发展平台,必将汇聚新的发展势能,释放出新的发展动力。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银川市委书记姜志刚调研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2017年12月20日,首批24家意向入驻企业签约成绩喜人。如今银川·中关村已聚集科技创新企业225家,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93家、“互联网+医疗”企业42家、“互联网+教育”企业12家、“互联网+人力资源”企业18家、大健康生物医药企业13家、节能环保及新材料企业22家、科技服务及科技金融企业19家、文旅+电竞企业6家,“互联网+N”产业生态已初具成效,国家互联网医疗示范区产业集聚区已基本建成,“互联网+教育、互联网+人力资源”产业已初步形成,同时还储备了近百家意向入驻科技企业,一个类中关村的银川创新生态样板基础骨架完成,发展态势良好。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建设服务办公室主任马黎刚表示,银川·中关村特色产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园区配套服务日渐完善,创新合作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助力双创体制机制日益健全。1.银川中关村信息谷公司总经理杜翔普与新东方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对接交流2.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两周年恳谈会签约仪式3.“互联网+志愿服务”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川·中关村打造功能完备的“一中心、八平台”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即政务一站式服务平台、人才发展服务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平台、法财税综合服务平台、项目申报服务平台、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如今已发挥出了作用。仅以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为例,该平台引入蚂蚁金服、华夏银行、北京高孚投资等一批金融服务机构,截至2019年6月,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依托该平台为科技企业融资近20亿元。不仅如此,银川·中关村还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和装备制造业等科创资源集中的独特优势,充分搅动人才、资金、科技等科技创新的资源要素,着力激发创新创业的活力,助力双创的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借助中关村“创新中国行”系列活动,银川·中关村先后带领150余家入驻科技企业前往北京、上海、深圳、江苏、安徽、吉林、四川、重庆等地的区域创新中心,对接各地政府及相关企业交流,打通企业创新发展的合作渠道。硕果累累。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银川人才创新发展服务中心搭建了“五位一体”人才服务平台,为全市和各个园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在产业技术服务方面,葡萄酒产业研究院开展“校—企—地”精准对接,葡萄与葡萄酒分析测试中心、研究院种苗栽培试验示范基地等为15家酒庄提供了技术支撑;在技术研究应用方面,清华大学、自治区水利厅和银川市政府合作成立宁夏水网数字水产业研究院,共同打造“研究院+试验区+产业园”产学研模式,着力研究制定数字治水的国家标准;在与高校创新互动方面,北大医学部、宁夏大学与自治区卫健委、科技厅合作建设的宁夏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中科院建设的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标准化研究院落户创新中心,构建了“互联网+医疗”大数据产业链生态环境。经过实践与探索,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银川·中关村谱写一首高歌猛进的创业史诗,书写高科技产业创新发展的辉煌篇章。布局未来,跨越式发展永无止境西夏区委书记刘虹表示,建设银川中关村双创园、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是银川市赋予西夏区光荣使命和重大发展机遇,西夏区将依托作为银川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主战场的优势,大力发展互联网数字经济,坚持园区建设整体性、协调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创业生态环境,更要注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把双创园建设作为今后西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号工程”。“一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发展”是银川·中关村的目标任务。按照这个目标,银川·中关村着力打造“产业高端、创新活跃、和谐宜居”的银川科技新城。“一中心”,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设置协同创新展示中心、人才公寓、孵化空间、办公区等功能区,以培育创新企业为主,复制中关村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创新生态系统。4.“创意创新在银川”优秀路演入驻企业颁奖仪式5.银川市第八届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一基地”,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产业基地,占地约5.4万亩,分三期实施,重点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智能制造研发、智慧信息、环保新能源等四大产业、依托中关村优势资源,集聚国内外创新要素,发挥辐射、示范、引领作用,已经落户的项目有中关村集成电路研发中心、中国建材集团数据中心、北京物美集团数据存储和新零售体验中心等。“一新城”,银川科技新城,围绕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服务创新主体,搭建科技、金融、技术、人才等服务平台,着力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结合银川市“绿色、高端、和谐、宜居”的发展理念,打造引领西部创新发展的银川科技新城。放眼未来,杜翔普认为,银川·中关村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党建”阵地的教育示范作用,以创新中心联合党委为核心,开启“党建+志愿服务”的模式,形成完整的“互联网+党建”生态链,这是银川·中关村未来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保障。2018年5月25日,银川中关村信息谷公司党支部成立。支部成立以来,以党建工作为核心,围绕公司稳定和提高经营能力为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党支部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建活动,服务科技企业发展。2019年10月28日,银川·中关村在西夏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指导下成立创新中心联合党委,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核心,融合创新中心党建资源,构建“共筑、共建、共享”的联合党委党建工作机制,真正实现了将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重心从“建起来”向“动起来”“亮起来”的转变。姜志刚说:“两年来,在北京中关村的帮助支持下,创新中心各类创新要素聚集、创新活力迸发、创新氛围浓厚,示范带动效应凸显,已经形成了规模、创出了品牌。科技创新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科技创新的效应也是裂变式增长的。当前,创新中心既要持续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也要在成果转化上出效益,更要发挥好要素的聚集效应,加快培育适宜创新企业成长的土壤,吸引更多创新要素聚集银川,形成富有吸引力的创新生态系统。”展望未来,在对银川中关村实现创新发展与高质量发展方向上,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银川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二是深化应用场景创新,以需求带动创新资源;三是发挥好区域优势,把握好“一带一路”发展新机遇,面向西部对外开放窗口,发挥更好的协作能力。未来的中关村,输送至京外的将是核心技术、管理经验、商业模式,是可以在全国开花结果的“中关村模式”和“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关村生生不息的精神,孕育创新的土壤更加肥沃,这是中关村的“生命”,更是动力之源。这是银川·中关村的故事。如同宏大诗篇的序曲,更多创新创业的剧目将在这个广阔的舞台和主旋律中上演。银川与中关村在这个时代共同谱写的精彩篇章,共同见证宁夏转型升级的铿锵步伐,书写中国西部的创业传奇。

文章来源:中国西部科技 网址: http://zgxbkj.400nongye.com/lunwen/itemid-9962.shtml


上一篇: 环境规制强度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影响 ——基
下一篇: 经济体制改革论文_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中国西部科技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